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陈慧隽
 
导读:莫迪担任印度总理以来,一直被看做印度的改革家。过去半年,莫迪从税改到“废钞令”,各种新政频出。莫迪的改革,对当前的印度影响如何?请看《经济学人》的文章,以下内容由点拾编译。
 
7月1日印度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商品及服务税(GST),取代繁琐且混乱的邦地方税。过去,因为不同行政区域的税制各不相同,卡车在通过各个邦的边境检查站时需要花费数小时。实行新的商品及服务税后,这些内陆的边境检查站就可以取消了。但新税制也不是完美无缺。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单一税率的商品及服务税,而印度采取了5种不同的税率:0,5%,12%,18%和28%。
 
自莫迪2014年5月出任总理以来,一直寄希望于印度的自由化改革能改善经济现状。然而此次税改可能是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经济学家们认为单一税率的商品及服务税可以提升2%的GDP,可以让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盯着税率漏洞。而复杂的税率只能提升1%GDP,还必须要先经过一番波折。
 
莫迪当选为总理时,提出了改革口号“小政府,大治理”。如今3年过去了,口号消散。莫迪的支持者们希望他能够重振经济,重新点燃人们对于自由化改革的热情。莫迪展示出了他的执政能力,腐败已经减少,至少比起顶峰时期有所减少。但莫迪好像对能够改善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稳定增长的改革没有兴趣,就算有少数已经执行的政策,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宏观改革见成效,“废钞令”拖累经济发展
 
莫迪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值得称赞。过去印度通货膨胀高达两位数,经常账户大量赤字,现在这些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尽管对GDP数据的真实性存在大量质疑声,在新兴经济体中,印度的增长是最快的。(见下图)自由化改革下的投资规则也吸引来了外国资金,尽管数额不大。股市蓬勃发展,像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看到了印度的潜力。
 
 
但是这些成果里也含有不少的运气成分。印度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从2014年5月的100美金1桶暴跌了一半多。分析师估计仅此一项就为印度带来了GDP1%-2%的增长。除此以外,前任总理任命的央行行长拉格拉姆·拉扬制定的通胀目标有效控制了市场价格。(然而这位备受推崇的经济学家在2016年被莫迪解雇了。)
 
油价暴跌后,莫迪适时推出了补贴改革,控制住了财政赤字。任期内GDP每年增长7%这一点是无可指责的。但莫迪政府声称要将GDP增长维持在8%-10%,意味着每个月要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新破产法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2016年5月推出的新破产法允许债务合同强制执行。印度的司法系统运作缓慢,超过2400万件案件等待处理,近10%的案件已经积压了超过10年。因此像银行处理不良贷款公司的资产这样的基本的法律程序都无法实施。现在许多贷款方都在观望新破产法能否成功。
 
莫迪支持的全国生物识别技术Aadhaar将手机、银行账户与数字身份证绑定。发放补助时就可以直接给到个人,以往经过中介发放的补助会被中介拿去3/4。Aadhaar的应用收益十分可观。
 
回到商品及服务税的缺点,问题不在于总理缺乏勇气。
 
在过去三年,最受瞩目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去年11月的“废钞令”,一夜之间86%的现金退出流通。这一举措不可谓不勇敢,却并非明智。“废钞令”缺乏计划又没有明确的目标,直接拖累了经济发展。
 
尽管“废钞令”引发了危机,尤其是农村地区,但在政治上有所回报,印度人民党今年2月在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的选举中大获全胜。虽然穷人们要排上几天队去换新钞,但看到富人们遭受的损失更惨重后就心理平衡了。
 
在低效的经济面前,莫迪还不够大胆
 
问题在于莫迪在其他方面还不够大胆,在必要的改革面前莫迪退缩了。在拉拢选民时,莫迪提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却没有进一步的举措。现在这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从避孕套到战斗机,连它的军队都不愿意购买。
 
莫迪的谨慎还体现在拯救脆弱的金融系统上。印度国有银行贷款占总额70%,大型工业集团在扩大授信后为不能偿付的项目继续融资,导致银行陷入困境。大约20%的贷款无法收回或者需要重组。这一情况几年前政府就已经了解,但仍未解决。结果就是曾经年增长30%的工业集团贷款,20年来第一次萎缩。
 
基建项目因为缺乏资金停摆,企业处于低潮期。解决方案是将政府在银行业的持股比例降到50%以下,转化为私人部门来运营。现在的官僚做派无法重组不良贷款,因为怕被指责将国有资产流进富人口袋。
 
 
更大的问题是,邦仍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已经失调,却不进行改革。如果企业需要一块地,必须乞求邦政府,以免受到购买私人土地的法律限制,否则可能被告上法庭纠缠数十年。而邦政府通过许可证制度分配土地,和以前分配生产指标一样。
 
这种不透明的做法就会滋生腐败。摆在莫迪政府面前的解决方法是征地法案,但进度停滞不前。莫迪将征地法案的执行下放给了各邦,只有少数邦真正开始改革。
 
在劳动力市场,政府计划将40条中央法律合并成4项守则。但不会废除那些让企业不愿扩大规模的条例。可以预见的是,大公司依旧会面临更严格的法律。印度只有10%的工人在大工厂(超过200个员工)工作,而中国则有超过一半的工人。劳动力是印度最丰富的资源,政府却没有把握住机会。在一些行业,裁员必须获得政府的同意,而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府不作为的代价显而易见。劳动参与率极低,尤其是女性。
 
同时,只有一小部分员工是正式聘用,因此劳动法仅让一小部分人受益。
 
更重要的是,印度缺乏蓬勃发展所需的能干健康的劳动力。教育标准极其糟糕,政府却不作为。通过贿赂可以成为教师,这一职位永远不能被开除。医疗机构大部分是私营的,并不是出于什么高大上的原因,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极其糟糕。
 
印度对资本还是持怀疑的态度,并据此来监管。印度央行规定所有的商业银行必须确保他们贷款总量的40%投向优先领域,比如农业、中小企业。除此以外,银行贷款总量的20%必须贷给政府。
 
莫迪的做法治标不治本。他在古吉拉特邦任首席部长12年,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表现受到广泛肯定。作为总理,莫迪依然把目光聚集在小项目上,忽视全面改革。政府不断在修修补补以往的政策,却没有想过推倒重来。
 
比如印度电力公司由于糟糕的财务状况,无法为农村地区供电。莫迪斥巨资帮助其走出困境。然而由于政府承诺为农民提供免费电力,也不阻止电力偷盗者(这些人是重要选民),电力公司依旧无法盈利。为了摆脱停电困扰,40%的印度企业不得不自建发电厂甚至购买煤炭。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铁路。铁路投资巨大,但出于政治原因,票价极其低廉。这意味着货物运输就要承担高昂的价格,企业不得不选择公路运输。所以印度的运输费用比国际高3-4倍,严重影响出口。
 
总理不想着彻底改革,却不断推出零散的政策。在莫迪的上任的前半个任期内总共推出了近100项政策。每一项都不可避免地通过公关闪电战、广告牌来强调这是莫迪特色。从鼓励建造更多的房屋到提升旅游基建、为妇女提供贷款买车等等,这些政策也许利大于弊,但都是为了快速提升短期经济,而非进行长远地改革。
 
营商环境差,改革挑战仍然巨大
 
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制造”产业振兴政策旨在吸引外国制造商。宣传势头很猛,组织外国企业领袖来印度开会、与莫迪合影。政府的信号很明确,但没有解决阻碍外国投资者来印度建厂的真正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营商排名中,印度在189个国家中列第130位。许多经济活动都受此影响。9成的工人都是非正式员工。政府宣称“废钞令”是为了迫使那些有贪污、逃税和洗钱行为的人通过向银行兑换货币而留下记录。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废钞令对非正式部门的损害远大于对正式部门的好处。
 
印度企业都不愿扩大规模。因为大公司更容易受到腐败官员的“特殊照顾”而被迫行贿。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印度只有270家公司营收超过1.25亿美元,而巴西有1295家,俄罗斯有3430家,中国有7680家。
 
印度的政策一向与企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在以前的体制下,税务追溯严重侵害了外国公司的利润,到现在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有超额利润的公司会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最近支架制造商、药企就被迫降价。
 
莫迪政府认为他们的政策造就了国家的方向的重大改变。但很多政策在宣传期后就不见了踪影。计划到2022年培养5亿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现在已经大幅削减。2015年12月公布的计划投资4000亿卢比(62亿美元)基建,至今还没有投资过一个项目。
 
印度财政部长Arun Jaitley解释称没有一届政府像现在这届这么支持改革,但必须考虑到印度有限的资源和大量人口的限制。但政府在税收、土地和劳动力改革上的表现,显然只是为了赢得选举。这对坚信莫迪是改革派的人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只要等莫迪能够确保能在2019年5月连任后就会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没有人知道莫迪心里是怎么想的。
 
由于石油暴跌带来的GDP飞速增长,忽视了对经济问题的全面检查。但现在不同了。最近一个季度GDP增速突然放缓,虽然在废钞令之前就已有征兆,但废钞令的实施加剧了增速放缓。统计显示在正式部门新增就业岗位也减少了,进一步证明经济不景气。新增就业岗位减少通常会遭到政治上的攻击。
 
政府对此的解决措施不是改革,而是转向了民粹主义经济政策。5月发布的保护奶牛新政策已经危及到了水牛肉出口行业、乳制品和皮革生产商(奶牛被印度教徒认为是神圣的)。邦政府迫于压力要免除农民的贷款,这项政策可能短期利好农民,但长期来看农民再难获得新的贷款,同时会增加2%的财政赤字,将近年来之不易的维持成果毁于一旦。
 
即使是莫迪的支持者也担心政府出于政治考量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留给改革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莫迪继续现在的执政方式,也许会错失改革良机。
 
作者交流,请加微信:chenhuijun1024,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