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朱昂
 
导读:整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真正开始应该是从1998年的公募基金起步,到今天几乎要走过了20个年头。在这段时间内,市场经历了2005到2007年,2014到2015年两波全民牛市,以及多次结构性牛市。然而截止2016年9月底的数据,公墓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市值只有1.69万亿,仅仅占股票市场的市值不到3.5%。甚至主动管理规模并没有超过2007年的牛市。
 
2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依然不大。那么,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管理的未来呢?特别是互联网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渠道呢?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中国的公募规模依然很小国
 
在我的记忆中,公募基金最黄金的年代是2005到2007年,特别是2007年530之后的基金重仓股暴涨。那时候的公募基金对于市场有着绝对话语权。我甚至记得2007年买新发的基金产品,都要银行里面托关系。某些几百亿的大基金,甚至一天之内就能募集完成。
 
2007年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巅峰的3.28万亿,虽然今天的规模接近10万亿,但是主动管理规模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从对于市场的主导力角度看,由于股票市场扩容速度远超过公墓基金主动管理规模的扩张,可以说基金公司对于市场影响力远不如当初。
 
我之前甚至看过一个数据,说2007到2016年,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管理的股票规模是下滑的。今天,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基金,其主要受益于余额宝的货币基金。而2009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债券和货币规模的增长。虽然前20大基金管理公司和2007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整体规模依然比较小。
 
从家庭资产对于股票的配置角度看,中国家庭资产大约5%不到,而美国家庭资产超过了30%。
 
美国家庭资产股票的配置比例甚至超过了房子,成为美国人家庭资产配置最大的部分。这和美国的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美国的大型企业都有给员工买养老金的传统。许多企业会匹配员工每个月购买养老金的额度,比如一个员工每个月买500美元,公司也会匹配500美元。而在401K的制度下,会有一部分额度可以免税购买基金。
 
对于美国普通老百姓来说,通过购买基金一方面能够减税,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一个持续福利的环境下增加净值。于是,美国人民购买股票基金产品成为了一种刚需。我们看中国,虽然养老金说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出台,未来依然可能通过养老制度的改革,大幅度提高中国家庭在股票类资产配置比重。从这个角度思考,资产管理行业的春天还非常光明,而整个行业的座次从今天看依然没有完成。
 
我记得高盛CEO有一次对华尔街的记者说,中国没有公募基金。他的意思是,公募基金应该都是美国几万亿美元规模,至少也要上千亿美元。而中国公募基金主动管理规模甚至不及美国大的对冲基金,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但是规模小,也意味着比较广阔的空间。下图是美国公募基金截止到2016年底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9.2万亿美元。而美国在20年间规模也从5.79万亿增长到了19.2万亿。
 
公墓基金主动管理的占比下滑和另外一个因素关系很大:资产管理行业的去牌照化。虽然今天,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依然需要牌照,但是进入门槛比当年低很多。
 
2005到2007年,公募基金拥有着几乎绝对的牌照垄断,那时候私募基金大部分都不合法,属于非法集资一类的。后来出现了信托,再后来私募的牌照越来越容易拿。到今天,还有许多私募能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了。所以去牌照化之后,导致用户的投资渠道在增加,公募基金的牌照溢价越来越小。所以这几年,中国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在壮大,但是增长比较快的是私募基金规模。下图继续来自美国的比较,是两大养老金401K和DC计划各自在养老金账户中占比。
 
未来公募变化:业绩和工具的使用
 
未来公募基金的发展变化:业绩和工具的使用。
 
对比美国,未来中国公墓基金的规模其实还有很大空间,我个人觉得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就是两条方式,做好业绩和使用好工具。第一条我认为好的业绩会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品牌。长期看,资产管理公司的ROE很高,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很强的品牌。比如这几年的东方资管就通过价值投资,给自己的投资风格打上深刻标签,建立了公司品牌。还有前几年的汇添富基金,其口号就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建立了长期优秀的投资业绩。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其第一要素就是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甚至是超额收益。但是作为资产管理的群体来说,这又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全市场那么多资产管理公司,必然有人无法取得超额收益。这就来到了第二个层面,对于工具的使用。一个广义的工具就是指数基金,被动化产品的崛起。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赢家就是ETF被动化产品。2010到2015年,全球被动化产品规模从1.4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9万亿美元,规模在五年内就扩张了102%。过去几年美国的对冲基金不断在被赎回,资金大量流入被动化ETF产品中。被动化产品的特征就是费率低。如果中国现在是美国的80年代,那么当年美国出现了一大波公募基金超市(Mutual Fund Supermarket),一大批公募基金提供费率及其低廉的指数基金产品。这也为美国指数基金崛起,甚至嘉信理财这种互联网财富管理公司崛起,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我们发现,许多人是以Beta收益来获取Alpha收费,无论个人还是公司。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策略可以复制的被动化产品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这比培养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和研究团队更便宜。对于用户来说,购买足够细分的被动化产品也能帮助其获取优秀的收益。现在的趋势已经是指数基金越来越细分,未来你可以买白酒指数,食品指数,移动互联网指数,汽车指数。越来越细分的指数基金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
 
80年代成立的贝莱德,今天已经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扩张速度远远超过许多百年老店。被动化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适用于个人以及家庭的资产配置情况。过去中国的基金产品除了名称,没有太大差异。我们看到许多消费基金会满仓银行地产,也有互联网基金会买许多消费品。被动化工具的兴起,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强的资产配置理念。比如今年消费品基金整体表现就很好,这时候要么你有一个优秀的消费品基金经理,要么你有设计精良的消费品被动化产品。从费率的角度看,被动化产品的成本要低很多。
 
新渠道的变化。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其实在几乎每一个行业打破传统渠道,最典型的就是电商,整个零售渠道一直在被互联网颠覆。今天的新零售是传统实体零售要纳入到互联网的体系。然而在基金销售方面,目前依然以传统银行渠道为主,这留给了互联网渠道巨大空间。过去银行是基金销售的最大渠道,而银行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最关注自己能分到多少尾部佣金。这让许多基金管理公司最终在给渠道打工。由于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是有限的,最终导致他不会愿意在银行发一分钱。因为银行渠道的商业模式,最在意的还是自己在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这最终也会导致好的产品逐渐希望摆脱银行渠道。
 
互联网是颠覆的最好工具
 
我们看到,去渠道最好的就是互联网。
 
基金的销售本质上也是一种电商服务,未来掌握流量的腾讯和阿里在某种意义上一定会超越现有银行,成为基金销售最大渠道。
 
我们从移动支付的角度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大量取代了信用卡。
 
而且由于更低的手续费,商家也更愿意用户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来付款。未来阿里和腾讯会应该掌控我们所有的金融理财消费,那么在其平台购买基金产品也会是顺理成章的。而互联网本身也是打破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对于银行渠道来说,他更多是赚取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价值的钱。许多买基金产品的大叔大妈不知道去哪里买,一般都会在通过银行的理财经理购买。但是互联网渠道带来的是更多未来的年轻消费人群,他们拥抱互联网,有自己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他们会像电商对于实体零售的颠覆那样快速变革。
 
事实上余额宝做的是第一步,对于标准化产品的渠道颠覆。未来还有非标准化机构产品的渠道变革。
 
投资越来越长期化。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下面的基金经理,未来一定是投资越来越长期化。我们已经看到古今中外,真正做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以长期化眼光做投资。甚至是以绝对收益的眼光。对于用户来说,他希望的就是长期赚钱。公募基金2007年之后的发展速度变化,就和其短期业绩波动有关。一方面来自于投资人本身的短期业绩高波动,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人才的流失和不稳定。2015年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公募基金的人才集中流失。但是我相信在渠道变革,投资者越来越长期化的背景下,好的基金经理一定会获得好的机制。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必须走一条长期化的道路。巴菲特说过,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你的声誉。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是。
 
从这几点看,整个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依然有很广阔的前景。而未来几年正是资产配置的黄金十年,市场的差距会慢慢拉开。无论是新的互联网渠道,投资维度的长期化,对于工具化的使用,还是资产管理公司从品牌到产品的差异化。未来10年才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拉开规模差距的时候。
 
文章原题为:未来十年:我理解的公募行业的变革
 
作者交流,请加微信:dianshi830,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