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朱昂
 
过去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朋友圈推广我的共读产品《Black Edge》(黑色边缘)的中文翻译共读。一方面当然是觉得内容还是非常不错,毕竟基于今年最火爆的美剧《Billions》几乎一样的内容;另一方面,毕竟也是自己辛苦翻译和读出来的产品。其实读书的时间不长,但是要把内容整理成文字,并且再朗读出来,还是蛮花时间,所以对于过多的自我宣传,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对于目前已经推出的前三章来看(其实包括前言部分,应该是四章的共读),也有不少地方给了我自己一些启发;
 
1.印度和韩国移民在美国的地位。无论是一开始的FBI探员BJ Kang,还是SAC里面做半导体内幕交易的分析师CB Lee,都是典型的韩国移民。而印度移民方面,权重就更大了。包括这个故事的主角Mathew Martoma,对冲基金大佬Raj Rajaratnam,以及还没有出现的南区检察官(Billions里面的Chuck原型),都是印度人。所以在金融和政治两大头部领域,中国人在这个年代还不是美国的主流。我们几乎听不到对冲基金中的中国大佬,但是印度和韩国后裔已经很多了。好友许望伟跟我说,那是因为印度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虽然他们口音很重,但是语法标准,这个在交流的时候其实更加重要。
 
2.对冲基金交易员。华尔街皇冠上的钻石。过去我们对华尔街的了解都是投行,分析师,基金经理。对于投资的了解也是不外乎索罗斯,巴菲特,达里奥,格罗斯这些。但是还有一批非常低调,但是非常赚钱的人群:对冲基金交易员。SAC当然属于收入特别高,我们看到SAC里面有许多一年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的,还有像Martoma这种,刚进去签约金就给200万美元的。这个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华尔街里面的大量MD级别的人。所以对冲基金交易员,是华尔街皇冠上的钻石。提成比例高,变现速度快。基本上一年的钱可以吃很多年。中国华人最牛的交易员江平也是来自SAC,有一年拿了1亿美元的提成。
 
3.基本面投资的容量是最大,而且最能持久的。一开始Steve Cohen也是做交易出身,到了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以后,他也开始转型基本面投资。在所有投资中,基本面投资的市场容量都是最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股神巴菲特就是用基本面做投资的。这不是说其他投资方法没有,而是许多方法都是有一定市场容量的,但是基本面投资的容量可以很大。这里多说一句,我惊讶发现Cohen其实和前几年出事的A股第一人xu xiang类似。一开始都是做短线,但是越到后面,越开始转向基本面的投资。因为短线的容量太小了。更有意思的是,两人的性格都很像,非常利益主义,不善于和其他人打交道。可能做市场交易出身的人,在性格上都会有共同点。
 
4.活下来是第一位的。在前几章的时间跨度很长,我们看到Cohen经历了几次大的股灾。包括1987年的股灾,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每一次灾难中,他都活了下来。剩者为王,导致他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天我们看Cohen,是全球对冲基金行业最富有的人之一,身价100亿美元以上(被处罚以前)。但是1992年他创立SAC的时候,也就2300万美元规模,其中1000万是他个人的钱。20年左右的时间,他把基金规模从2300万做到了170亿美元美元。所以投资不是看谁跑的特别快,而是剩者为王,谁能在不断的灾难中活下来。美国是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只要活下来,等市场起来又能创新高,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5.艺术品是摆脱low逼标签的关键。为什么很多对冲基金大佬,华尔街大佬最后都要去买艺术品。以前看《大而不倒》,雷曼CEO福尔德也喜欢一种很奇怪的艺术。因为艺术品的购买能提升一个人逼格一大圈。就像许多人本来喝啤酒,后来开始喝红酒提升逼格。逼格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名画。Cohen本人持有的艺术品价值超过了10亿美元。里面还讲到了他从赌场大亨Steve Wynn手里购买毕加索名画(Le Reve)的经过。
 
6.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这是另一个好友凌鹏一直跟我说的,感触也很深。其实我们最大的杠杆是时间,做正确的时间,最终会被时间杠杆放大。而正确的做事,有些事情是见不得阳光的,最终可能会被清零。这一部分,我们会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讲到。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