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作为中国最大的非上市互联网公司,美团终于递交了上市申请,将成为港股过去十年最大的平台互联网公司IPO。和BAT不同的是,美团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海外对标公司,其发展历程和业务模式有着鲜明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特色。同时,美团的业务目前看还在高速发展期,可能在上市之后依然能为二级市场投资者创造不错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对于美团上市的一些研究

 

 

  美团:一个带有中国色彩的互联网巨头

 

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往往有鲜明的海外对标公司,比如BAT分别对标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他们也分别是搜索、电商和社交的全球巨头,在商业模式和行业空间上给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早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然而美团在美国的对标公司Groupon今天只有25亿美元市值,这个市值不到今天美团的二十分之一。许多海外投资者从Groupon的发展历程中,认为团购外卖不是好的互联网生意。但是这个生意却能够在中国成就一个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当然,今天的美团已经和Groupon在商业模式上有了本质的区别,从团购起家后美团迅速切入到了餐饮外卖市场,并且基于“吃饭”这个高频刚需,延伸出旅游酒店、线下打车以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我们曾经说过十倍股的崛起必须有时代背景,而美团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也基于几个特有的中国因素:

 

1. 餐饮市场的集中度过低。在美国,餐饮市场是一个相对集中的行业。有着著名的三大连锁汉堡(麦当劳、汉堡王、Wendy's),还有大的连锁披萨店(必胜客、Domino's、Papa John's),以及连锁炸鸡店(肯德基、Roy Rogers)等。正因为美国快餐行业实现了连锁化和标准化,整体集中度都很高。这些餐饮企业都有自己的外卖业务,不会通过其他第三方去做。相反在中国,餐饮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中国有八大菜系,各个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也有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饭店很多。很难有几家店做到很大的市场份额。这时候类似于美团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就有价值。用户对于平台的粘性,会比对单一品牌商更强。我们都知道,只要市场供给端的集中度不高,那么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就会比较大。

 

2. 更低成本的配送方式。许多人忽视了“助动车”这个交通工具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对于类似于美团这样的外卖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在美国以及很多发达国家,是没有“助动车”的,所有的外卖都必须开车来送。这种物流配送成本就很高,同时门槛也会很高。在中国,美团可以通过“助动车”来做餐饮配送。大幅度降低了配送成本。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外卖和快递能够如此蓬勃发展,真的和“助动车”这个交通工具分不开关系。

 

3. 集中化的居住模式。中国城镇化之后其实开始向都市化转型,大部分人的居住变得越来越集中。在中国,经常看到美团外卖一个小区送很多户人家,外卖配送的效率很高。中午办公楼,也是楼下一个美团外卖师傅,送好几家商户。即使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人口居中也是相对比较集中的。相反,美国人的居住比较分散,经常开车20分钟只能外送几户人家,配送效率远远不如中国。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美团点评过去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交易金额由2015年的人民币1,610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币2,370亿元,增加46.8%,并于2017年进一步增加51.0%至人民币3,570亿元。2017年,美团点评的餐饮外卖服务的年度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710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年度交易金额达人民币1,580亿元。单看餐饮外卖交易金额,美团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外卖平台。

 

   美团成长史:一个围绕“吃”展开的故事

 

从今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高频的需求一定比低频需求有价值的多。本质上BAT对应的就是搜索、消费和社交,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频次最高的三大需求。美团抓住的是生活消费中频次最高的一种场景:吃饭。所以从一开始,美团的思维是从线下服务切入,将需求最大,场景最多的线下消费服务叠加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

 

从最初美团做的是团购,模式和我们上面说的Groupon模式有些类似。在2010年成立之初,国内团购市场就面临了非常充分的竞争。这时候移动互联网大潮刚刚开始,餐饮连锁的品牌化远没有今天那么发达。上海的新商场里面,不断有新的餐厅开业,他们也通过团购来吸引最初的种子用户。这时候约人吃饭,基本上都会提前上美团或者其他网站去团一个餐。到了2011年包括拉手、糯米、窝窝团在内的竞争对手融资成功后,都开始了一轮疯狂扩张。不过当时美团通过收敛的打法,熬过了行业的至暗时刻。在大家都在疯狂砸广告的时候,美团在建立后台IT系统,为接下来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的全面地推做好了铺垫。

 

当时还有一家叫做大众点评的竞争对手,其商业模式和美国的点评网站Yelp很像。大众点评在上海起家,很快成为了上海人选择餐厅的首选应用。当时许多人约人吃饭,都会在位置附近根据点评上的评分找餐厅。大量的用户留言以及真实的点评数据,都成为了大众点评网重要的壁垒。然而,大众点评和美国的Yelp很像,始终没有找到商业化最好的方式,也最终在多年以后并入到美团。

 

商业的本质在交易端,谁抓住了交易端,谁就是王者。美团围绕“吃”这个业务上,一直在切入到交易端,这点和内容展示模式的大众点评网完全不同。由于切入了交易端,美团对于商家和用户两端的把控力更强。

 

美团另一个强大的地方是无人能及的执行力。在团购大战中,美团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通过强大的地推能力,从二三线城市入手,抓取了当时的一大批流量红利。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有网络效应特征,在一线城市面临高强度竞争的时候,美团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伴随着一大批商家和用户的上线,美团在这些城市的网络效应越来越强。这背后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和地推能力。

 

到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在智能手机大规模渗透,以及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社交应用崛起背景下,开始进入加速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讨论O2O这个模式。可笑的是,最早提出O2O理论的正是美国Yelp公司的创始人。美团当时抓的就是外卖这个行业。可以说,这一次完成了美团质变的转型。今天团购已经不再成为主流的购物模式,而外卖却变成了美团最重要的业务。基于外卖,又延伸出了电影票、酒店预订,甚至打车服务。在美团的招股书中写道“美团点评用科技连接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日常「吃」的需求,并进一步扩展至多种生活和旅游服务。在到店、酒店和旅游服务中,美团点评将在线消费者引流至线下商家;在即时配送服务中,美团点评将商家提供的服务送达消费者。同时,美团点评庞大的实时配送网络和交通服务使这种连接成为可能。”

 

 未来,做懒人经济的最大交易平台

 

今天的美团,依然在一个相对快速增长的阶段。从美团围绕“吃”展开的企业发展史,我们看到公司核心业务在于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基于外卖配送的,也有最近开始做的打车。这一切都是围绕一个“懒人经济”。

 

我们看到一个让人惊讶的事实:中国人在十几年前几乎不怎么叫外卖的,到今天的一线城市可能是外卖服务使用频率最高的国家。在美国,外卖等同于肯德基、必胜客这些快餐。许多餐饮品牌是不提供外卖的,也几乎没有类似美团这种第三方的外卖服务商。在中国,你可以在美团叫星巴克的咖啡,可以叫西贝的烤羊肉,甚至可以叫陆家嘴国金商场里面的大董烤鸭。基本上任何你想吃的,都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美团来叫外卖。

 

经历了过去多年的发展和烧钱,美团已经培养了懒人经济的习惯。而新一代的80和90后逐渐意识到应该为服务付费,而非商品本身。在习惯了外送服务后,许多人已经不习惯在现在的三伏天再自己出去买一个便当吃。许多人甚至不愿意走五分钟去附近的星巴克买咖啡,而愿意通过美团外送一杯。这些用户习惯的养成,很难改变回去。从人性的角度看,一旦人“变懒”了,就很难变回到过去,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为这种“懒”来付费。比如我们习惯上班打车后,就再也受不了大热天去挤地铁和公交车。我们习惯外卖直接送到手上后,就也受不了自己出去买。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科技手段提高,以及中国人群居中的进一步集中,美团服务的效率将提升。最终用户可能仅仅支付很小的价格,来换取这种高性价比服务。如同亚马逊长期围绕更便捷的商品购买,从最初的卖书,到后面的卖各类商品,再到今天的新零售而发展。美团也将围绕懒人经济,生活服务发展。伴随着消费的升级,中国人群对于服务的支付比重越来越高,也是美团长期保持增长的最大红利。

 

作者交流,请加微信:dianshi830,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