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点拾投资朱昂(微信号:dianshi830)
 
导读:消费品板块是过去几年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行业,大幅跑赢了其他所有板块的表现。到今天为止,许多股票离开2015年5178点的高位都跌了40%-50%,而许多消费股却涨了好几倍。这也让此时此刻的消费品板块面临越来越大争议。
 
A股市场历史上看,都有一个板块轮动的特征。往往某几年一个市场风格演绎得很机制,风格因子成为了主导收益率的核心。然后在形成泡沫之后再出现快速的破灭。这也是许多投资者对于消费品板块的担忧,到底基本面解释了多少过去几年股价的上涨,风格因子又有多少影响。
 
从这个位置看未来,到底消费品还有没有机会,大家关注的风险又有没有道理?上周有幸主持了太平洋证券举办的消费品论坛,和三位对于消费品有着深入研究的基金经理,以及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黄付生一起,就“消费品的机遇和风险”做了讨论。以下是此次论坛的纪要,四位消费品投研专家分享了很多干货,相信一定会个大家带来启发!
 
时间:2019年7月18日下午
地点:上海国信紫金山大酒店
出席人:点拾投资 朱昂(主持人);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 韩威俊(交银策略回报、交银趋势、交银消费、交银股息、交银品质基金经理);海富通基金经理黄峰(海富通内需基金经理);华宝基金经理 光磊(华宝品质生活、华宝医药生物基金经理);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 黄付生
 
我是点拾投资的创始人朱昂,今天非常荣幸应太平洋黄所邀请来做这个圆桌交流,旁边都是做消费投资和研究,我个人认为是在上海非常优秀的几位基金经理。现在时点也非常好,最近对消费品有大量的争议,到底有没有更大的机会,到底有没有风险,那么我们今天就聊聊机遇,也讨论下风险。
 
朱昂:韩总是买方基金经理中,对于食品饮料理解最深,跟踪时间最长的人之一。2015年5000点高点之后,食品饮料板块的涨幅全市场第一。站在一个基金经理的角度出发,你认为背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银基金 韩威俊16年开始食品饮料行业发生很大变化,大家比较喜欢用戴维斯双击,我就从这两个角度去讲:
 
基本面来说,主要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不是简单斜率向上的消费升级,而是脉冲式消费升级,一个阶段升一次,再一个阶段升一次,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我们看到从16Q3开始,消费升级出现脉冲式上升,带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从人群上来说,中国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发现:
 
1)高端人群:高端人群杠杆率是全社会最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最高的,他们对高端奢侈品、高端可选消费增量是非常大的,所以16Q3开始高端消费先起来了。
 
2)中产阶级:2017年开始,中产阶级消费升级也出现脉冲式上升,中产阶级更多的是追求品质消费。虽然GDP、食品饮料、各个子行业的增速都是下滑的,但是中产阶级趋于消费品牌商或者品质商,所以这些龙头企业集中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上升。
 
这就带来了2016年三季报开始的所有这些公司企业报表的改善,特别是茅台2016年三季报,现金流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再反映到资产负债表,预收账款上升、应收票据的下降,最后反映到销售收入和利润,五粮液是2017年开始,这个周期基本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估值角度去看,主要是外资推动。从2015年开始我们边际资金增量主要来自老外,外资从2015年股灾之后,逐步买入龙头公司,外资在我们A股占比越来越高。我自己理解外资会把所谓的龙头公司逐步买到上限。这就是2015年5000点之后长周期的戴维斯双击。
 
外资在A股投资者中占比逐步提升,上半年外资+港股通+QFII占自有流通市值比例接近7%左右,公募占比在6.3%,外资已经超过公募占比,未来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
 
 
朱昂:黄峰管理的海富通内需是过去几年业绩最好的主动管理基金之一,我也有幸访谈过黄总。黄总不仅仅对于食品饮料板块进攻性把握的很好,撤退也比别人更快。目前位置,你怎么看食品饮料板块的风险收益比?能否以白酒,调味品,乳制品和食品几个子行业具体讲讲?
 
海富通基金 黄峰:做投资分几个层面,首先是业务层面,其次是底层层面等。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基本都是优秀研究员出身,根本差异不是在业务层面,关键是取决于你什么角度去看问题。
 
首先,优秀基金经理都要树立未来1-2年的分析方向,根本取决于长期你选择的方向是什么。我出去路演客户,客户也一直在问消费股是不是跌了,只要不跌客户就会一直问下去,这个问题对长线来说是很大的干扰。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方向,你可能会被弄下车,下车之后上车心理冲击是很大的。按照一般套路来讲,短期大家肯定认为现在风险收益比不好,如果大家认为很好的话,估计也不会去问这个问题。回顾历史来看,我们预测的胜率,不要说两三个季度,甚至两三个月的胜率我认为都一般。所以短线对长线形成一个干扰的问题,我们自己要去思考。
 
第二点,另外一个角度,这取决于风险和收益间要有个侧重点。如果每天盯住收益,就会患得患失,如果长线选好,方向认为不错的话,常规工作是把风险控制好,如果风险不大,就不要考虑上限。
 
我们拿茅台来讲,我们回顾过去3-5年,每个彼时彼刻当时的决策未来的空间都看不到,但是一路股价就是这样走过来了。做成长股难的是什么时候下车,做消费股难的是如何不下车,问题的侧重点需要搞清楚。
 
具体来说,我觉得这个位置如果下行空间不大的,就不要做出重大决策,重大决策有两种:清仓、波段。1)清仓:需要很大勇气,是很石锤的证据,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证据,证据需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2)波段:考虑下自己的交易水平够不够,以及空间大不大。如果自己交易水平不够,就放弃它。空间上,如果有20%的回撤,就可以做一做,如果有10%的回撤,就不做,30%的回撤就是很重大的决策,因为能跌到30%,可能就会跌到40%,30%-40%的空间可能会出现大问题,风险评估就出现了问题。
 
具体到每个行业,我的想法会干扰到你,每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自己。
 
朱昂:我看到光总非常特殊,同时管理消费基金和医药基金,投资维度看的面更广。我记得2015年创业板大牛市的时候,一谈基本面就输在起跑线。现在反过来,没有消费股就不是基本面投资。你认为消费品这几年的表现,到底有多少来自市场风格的因素?
 
华宝基金 光磊:认真研究行业变化的人,应该都能在16年下半年某个点上发现行业的变化,不管是白酒还是白电,行业都在向好,特别是龙头企业盈利提升很明显。我们从长期角度来看投资,盈利的可持续性可能还是来自业绩,而不是风格,估值变化是对风格的一个解释。15年之前大家会说谈基本面就输了,其实是强化估值、强调未来市场空间、淡化当期盈利的一个表现,现在是把盈利放在很高的水准上,虽然对估值的理解也是有很大争议。
 
举个例子,10多年前我入行的时候,啤酒龙头估值比白酒龙头估值高1倍,你去分析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其实是得不出来这个结论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依旧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估值问题,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它。因为我们最后买的东西,长期角度来讲,还是看企业的盈利增长,也就是站在今天看潜在盈利增长的空间有多大。
 
至于估值,比如外资来买,长期可能会拔高估值,但我们最好就是做一个中性假设,万一有了就有惊喜,如果没有,也要很淡然。因为长期还是看盈利的增长,基本面是我们做投资的出发点,估值我们应该研究,但是不要把这个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朱昂:我问一个关于白酒的具体问题,最近这个版块争议巨大。感觉现在经济增长也在放缓,人口也在减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在消费白酒,为什么白酒这几年能逆势增长,能否谈谈你的观察?
 
太平洋证券 黄付生:昨天晚上在96广场吃饭,出来的时候看到年轻人在喝白酒,仔细一看是1573。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白酒销量是下降的,但集中度提升也很厉害。历史来看2009-2012年是行业整体量价齐升,2013年以后是集中度提升,尤其是2018年以来集中度加速提升。未来白酒市场也跟所有竞争性行业一样,在不同价位带在不同区域会出现集中度提升,会从很多品牌到一两个品牌集中。但是白酒更特别,因为不同价位带有不同品牌,不同区域有不同偏好,白酒不会像啤酒一样最后剩下几家,而有可能是十几家,而且集中度提升可以支撑他们活3-5年。(集中度提升)
 
消费品研究员在行业景气度向上的时候,所有预测都是很谨慎,不同于军工等行业拍脑袋成分更多,我们更多是看基本面。消费品即使你把收入预测得很准,但最后还是能够超预期,因为净利润率是提升的。随着产品升级、提价等,净利率就会有提升。如果收入和净利率都比你预测的多一点,整体净利润是会很超预期的。这一轮消费品景气度持续这么久,是因为2016-2018年走得比较健康,没有出现泡沫。现在除了茅台售价2200,五粮液、1573价格、相关公司的净利率都离2012年高点还有很大距离。(净利率提升)
 
现在大家都关注基本面,基本面最好的集中在消费品,同时外资不断进入,这些都相应得抬升了行业估值。行业唯一的风险就是当集中度达到非常高之后,可能会触及天花板。我们以茅台为例,未来3-5年茅台净利润可能到1000亿,这个可能是天花板。中国白酒产业产值可能是6000多亿,利润可能到2000亿左右,茅台五粮液洋河三家在白酒行业里收入占40%-50%,利润占70%-80%,因此茅台利润1000亿可能是个天花板。近几年大家担心的年轻人不喝白酒可能不是未来几年的核心问题。因为即使年轻人不喝白酒,集中度提升这条路也可以支撑行业增长3-5年。
 
朱昂:前面黄所也谈到了他对于白酒的一些观察,也想问问你对于白酒未来中长期的看法,以及白酒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否能延续很长时间?
 
交银基金 韩威俊:先谈谈对对价格的看法。
 
1)这轮批价上涨的逻辑和2010-2012年批价上涨、包括季节批价上涨的逻辑不太一样。原来大家看一批价反映需求,现在一批价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茅台需求了,如果不是季节性供给量增加,茅台批价说不定已经破3000了。这几年消费升级比较快,一批价相对比较失真,一批价主要反映了周期性供给端导致了一批价季节性波动。我们之前看茅台估值跟一批价相关,这两年已经完全失真了,在这个阶段茅台的价格现阶段不需要过多关注,一批价现在已经不是茅台研究的所在了。
 
2)批价上涨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批价涨太多会抑制一定的需求,也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历史上的反腐、多征税等。茅台最好稳在2000块左右,如果公司有这能力的话,消费者也接受了1800-2000的茅台。茅台最好是一批价稳定放量,茅台和五粮液逻辑差不多。
 
中档酒包括次高端,研究他们价格可能意义不大,因为他们的增长主要来自高周转。他们价格主要是给经销商带来的利润空间,年底公司会利用货补或者价款返给经销商,中档酒和次高端研究更多的是周转率,这是更主要的影响因素。价格并不能作为未来研究白酒的主要方向。
 
白酒行业未来可能有三个趋势:
 
1)每个价格带集中度都会提升。高端茅台五粮液1573,中档各个区域都有次高端中高端,集中度大幅提升;
 
2)集中度提升之后慢慢出现消费品集团,或者说品牌矩阵。这点我的观点可能跟黄所观点不太一样,我认为消费品行业净利率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大家最近更多关注消费公司ROE的提升,这更多来自周转率的提升,茅台也是来自周转率。大家可以去分拆一下,飞天茅台,净利率50%,存货周转率0.5次,不考虑杠杆率,ROE是25%,消费品中排名也不是靠前,第一是重庆啤酒,系列酒今年收入100亿,净利率20%,周转2次,ROE就到40%,未来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周转率的情况或者其他。
 
3)我们国家统计局有比较大的bug或者说遗漏,他们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有很多规模以下企业,之前去山东调研,山东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白酒公司,之前红白喜事用当地酒,现在红白喜事可能用茅台等高档酒了,因此集中度提升比大家原来想的大很多。
 
朱昂:黄总在去年高位逃顶了白酒,又在今年通过基本面抄底了白酒。能否说说,如果未来基本面哪些风险点或者指标出现,你可能会再逃顶?
 
海富通基金 黄峰:2018年逃顶不是基于基本面的,跟做投资有关,纯基本面研究是做不出来的。基本面研究对抄底是作用很大的,逃顶是作用不大的。我们关注风险点一定是抓大放小,关注致命伤。
 
如果讲基本面的风险点,白酒行业大的风险点,我们分几层来看:高端、次高端、区域酒。
 
1)高端:以我的想象力,我想不出什么风险点,高端酒是360行里格局最好的。中国经济走到今天,最基本的就是看格局,格局定了就是最好的东西,格局没定再看其他。高端白酒没有特别的风险点。
 
刚才韩总讲的价格是在格局之上的,格局更加偏中观,价格更加偏经营指标分析。操作级别都是小级别,最后是落实到库存导致报表的变动,然后被资本市场放大。一般来说,库存周期导致的下跌一般不会超过30%,如果超过30%,那就是市场犯错误,去年就是市场犯了错误。去年到今年五粮液翻1倍,大家看还是觉得也还可以,这是市场犯了错误。
 
2)次高端:次高端种子选手如果全买了,就觉得没有风险,存在的风险是被洗出去的风险,个性化风险。次高端格局没有高端那么好,但是还是稳的多,包括跟白电比。我相信看10年20年,大家看得见的这一批次高端白酒还是种子选手。相反看20年,还真的不能肯定现在的白电龙头,未来还是这个行业的老大。
 
次高端有一个风险,我们只能去思考它,因为发达国家存在消费分级,要么是高端,要么是低端,高端讲场景,低端讲功能,穿衣服就是几十美元,西装是几千美元,差距很大。次高端唯一的风险点是次高端存在的意义,这个我也没有搞明白。
 
3)区域酒:区域酒确实需要去做个案分析,风险和收益是刀的两面。好的区域酒一定是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均衡的,不能有短板。能力一般的区域酒,未来都会被全国名酒或者区域王者灭掉,这是从基本面角度去考虑的风险点。
 
运用的话,去年上涨主要是人性贪婪导致的估值不断上涨,去年30多倍的五粮液、古井,并没有像今天证实自己这么强大,那时确实值得卖一点的。去年抄底拼的是基本面,绝大多数都跌倒了2012年头部的位置,包括茅台,快8年过去了,这些白酒公司基本面,如果你相信企业价值是比2012年高了不知多少个level,这就是市场在犯巨大的错误,那你为什么不抄底。
 
朱昂:光总看的板块和行业也很多,从一个广义的消费角度出发,你认为有没有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被忽视了,或者说,消费板块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并不是那么拥挤的交易机会?
 
华宝基金 光磊:借鉴黄总次高端风险点的角度来看怎么做投资,我认为全市场其他地方来看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认为某些方向很好,你又不确定谁能胜出,最好是自己每个都买,但不是等权重去买,而是基于你对于企业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地做组合。举个例子,比如刚才新希望白老师讲的养殖,除非你认为中国养殖未来没有前途,那你不买可以。如果你看好未来养猪,但不知道谁能胜出,不知道谁的管理能力强,那最好是全市场养猪股都买,把好的公司多买一点。同样也体现在医药上,PD1国产化可能是个不错的投资机会,但竞争者不少,那么理论上也可以把有能力参与竞争这块业务的公司做个组合投资。其实各个行业里都有这种机会,而是看你怎么理解风险收益比。如果构建出的组合足够科学,获得收益的方向反而是确定的。
 
比如,我自己管的有个的基金是放在全市场股票型基金组去排名的,那么就可以从各个方向去下注,不特别偏重某个方向,希望未来不管市场涨还是跌,,不管消费继续挺还是崩掉,股票组合都会有不错的风险收益比。但是每个基金投资目标、预期收益和考核期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针对自己组合的最优解,策略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定的。
 
朱昂:我看到您出过一篇报告,对茅台给出了1240元的目标价,对应1.56万亿的市值。你认为如果没有新的逻辑提升估值,不排除这是茅台估值和市值的天花板,能否具体和我们谈谈你的观点?
 
太平洋证券 黄付生:我们给的目标价是未来一两年的目标价。这主要基于两个逻辑:
 
1)估值:
 
2016年:市场抛弃。16年6月份,当时市场对茅台还是抛弃的状态,虽然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但是当时市场还是在找高弹性股票;
 
2017年:下半年逐步认可。2017年可以作为茅台经营的拐点,虽然2016年茅台价格起来了,但是收入和业绩还没起来,2017年是公司经营的拐点,2017年茅台PE最高的时候35倍。这类似于2013年乳制品牛市,奶价上涨带动伊利业绩大幅增长,当时伊利股价涨了1.5倍,PE最高到了38倍。大公司估值最高的时候一般出现在景气度最高、也就是拐点的时候。这些跟调味品逻辑不太一样,现在的海天、中炬没有可比性。
 
2018年:年初市场狂热。2018年大家都看好白酒,下半年白酒跌了。2018年茅台业绩超预期,茅台涨的也很好,其中2018年6月份股价高点对应极致PEe是30倍。消费品来说,拐点时候是估值最疯的时候。
 
2019年:估值修复。上半年上涨是估值修复,估值、业绩的超预期逻辑,基本上没有超预期逻辑在里面,一般消费品背后的逻辑是产品升级、提价,要么市场扩张,要么净利率提升,现在没有新的超预期的东西促使估值提升。现在估值涨的很高,那么我们回到17年按照拐点的逻辑,用35倍PE,20年30倍PE的估值来给目标价。
 
2)业绩:我们觉得未来还是可能超预期的。我们现在给的盈利预测相对保守,我们建立在明年初不提价的预期基础之上做的预测。如果明年提价,净利润增速25%,那明年股价可能会到1300多元或者1400元。我们研究员可能对收入预测会相对容易,但是利润增速是很难判断的。研究员没有办法去跟踪具体产品结构的情况,如果产品结构改变,公司净利率还是会超预期的,所以消费品需要持续跟踪,明年还是有超预期的可能性。
 
朱昂:消费品行业我们发现,同时存在着变与不变。变与不变也同时意味着机会和风险。今天我们这个圆桌论坛的主题也是机会和风险。想请各位嘉宾谈谈,未来你认为一个最大的机会和最大的风险分别是什么?
 
交银基金 韩威俊:品牌矩阵的消费品集团
 
(1)机会: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品牌矩阵的消费品集团。为什么找消费品集团?现在GDP或者行业增速来看,小企业或者靠单品增长的企业已经没有出头之日了,所有要找消费品龙头集团。为什么找品牌矩阵呢?以伊利为例,伊利并不是品牌,可能是个品类集团,安慕希是一个品牌,金典牛奶是一个品牌,蒙牛不是一个品牌,特仑苏是一个品牌。未来一个品牌代表整一个品类,品牌矩阵之后,公司抗风险能力或者说增长能力会非常强。品牌矩阵化之后,ROE提升的空间是很大。因为单靠一个品牌或者品牌,周转率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同品牌叠加之后,ROE提升的空间是很大的。未来公司可能尽管净利率不提升,但是周转率会提升,ROE会上升,估值也会提升。未来周转率和现金周转是未来消费品行业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2)风险点:2015到现在我比较困惑的东西,2015年以来大家用的专家库比较多,专家的数据对我们投资造成很大困扰,大家跟踪消费品越来越碎片化,高频数据跟踪只是对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大逻辑的辅佐,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比如看好茅台的长周期,如果这个月发货量不好,是否要卖掉,如果发货量好,那我们是否要买回来,这也是造成消费品公司波动率特别大的因素之一。大家还是要基于行业研究、公司研究,把大趋势想清楚,比如趋势向好,这个月数据不好,反而是买入机会,我们需要去排除一些扰动因素。
 
海富通基金 黄峰:格局
 
在我的投资体系里不喜欢这个问题,它跟贪婪和恐惧是紧密挂钩的,你主动寻找机会和风险,就跟贪婪和恐惧挂上了钩。比如你原来耗在茅台上,考虑之后就容易踏空。成长股在于怎么下车,稳健类资产是怎么不下车。在我的投资框架里不会太多去思考。
 
机会和风险的话,产业研究来讲,还是跟格局紧密挂钩。中国过去三四十年特点是风雨突变,现在新的特点是格局固化。现在很难有大的机会,消费品格局定下来之后很难让你翻身,除非创新,如果在消费品里面找创新,为什么不去找科技股。大部分格局走出来的就走出来的,没有走出来的,很难走出来的,比如汽车100年龙头还没有走出来。
 
具体行业来看,商业是风险和收益是最大的,首富经常换,马云刚做首富不久,很难被颠覆;品牌服装浪潮像风一样,变化比较多,但确实不是个好行业;啤酒格局稳定,某中低端啤酒之王,是可以关注的,高端是洋酒的天下,因为啤酒红酒是舶来品,高端不在中国,2013年百威首次实现盈利,基本代表一个时代的到来,百威现在也很少在做高端;汽车面临颠覆的风险,就是电动车;我认为最值得看的是家居,有一个风险,家具是非常大的行业,国外产生巨无霸宜家,国内原来是面子花钱最多,未来国内品质花钱会越来越多,因为格局不清和格局走出来的行业风险是一样的,不能说外国能走出来国内就一定能走出来,我们未来可以再看一看。
 
华宝基金 光磊:长期逻辑再思考
 
投资机会和风险是事物的两面,本质可能是同一个东西。我们投资都是有时间约束的,比如说黄所说茅台的目标价和目标市值是未来一到两年,目标价值是随时间来变的。抛开时间去谈投资都是空谈,本身货币也是有时间价值。投资消费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时间长一些,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必须多思考一些长期的逻辑。
 
我最担心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这可以是机会也是风险。我们对短期变化赋予了太高的权重,而对于长期的、持续的变化给与的权重可能反而不够高比如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我们过去10-20年看到了出生率降低、离婚率上升,单身人口比例上升,再叠加移动互联网,有休闲时间的单身人都在网上社交购物游戏,不会花时间认真做饭吃饭。所以我们看到休闲食品里面能替代部分正餐的膨化食品、卤制品增速非常快,类似这种变化也会带来各行业产业格局的变化。又比如未来我们二胎政策是否有效;我们之前总是假设1亿农民会进城,但城镇化率是否真的符合预期;我们假设低端消费的品牌化还没有完成,实际是否这样;这都是我们长期需要警惕的。我们看到了太多基于短期逻辑的投资,是开发新品还是收缩战线,是招商还是关店,是压货还是去库存,是提价还是降价促销等。这些事情很重要,可以决定行业和企业1-2年的走势。但长周期的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消费投资长期的走势。我们最大的风险点和机遇来自,我们未来的生活是更像美国还是像日本,我们人口结构到底是老龄化还是有其他机会的,这是需要我们持续去研究跟踪。
 
太平洋证券 黄付生:三五年品牌集中,长期品牌矩阵集团
 
(1)机会:食品饮料几个子行业机会基本都是行业第一或者第二。印象中食品饮料企业差公司变好的没有,从小做大的有,但是小的时候也是小行业的龙头,比如中炬高新、恒顺醋业。食品饮料其实很容易投资,差公司一看就是差公司,好公司基本没什么风险,也不会有什么雷。具体来说,调味品,如恒顺醋业是食醋龙头,虽然涨的比较慢,但是不会赔钱;乳制品,光明和三元越做越差,蒙牛伊利越来越好;白酒也是这样的;啤酒如果买一个就是雪花,如果买两个就是百威,现在逻辑跟七八年前是一样的,这个行业是饱和的,但是行业很难赚钱;休闲食品,行业空间大,只是现在大家还不知道好公司是谁,未来可能会有大公司出现,但是还没有显现出来。
 
未来3-5年,品牌集中逻辑现有大公司好公司还是可以实现稳健增长的。比如公司收入至少能翻一番,利润涨一两倍;三五年之后,可能会到另外一个阶段,就是韩总说的品牌矩阵。那时自己品类触及天花板,到时候可能会走国外消费龙头的路线,如雀巢,要么并购,要么推新品。但是中国小公司推新品是很难的,大公司推新品才能成功,比如乳制品里的伊利,白酒里的茅台、洋河未来可能是综合性企业。现在可以买前三的公司,将来只能买行业第一的公司。消费品是最好的行业,是可以吃一辈子。
 
(2)风险:就像光总说的,如果没人了什么消费都没了,消费品终极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虽然日本人口老龄化,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消费品公司。但是如果人口结构变化,所有消费品都会受到冲击,那么到2025年,有些公司会越来越好,有些就会越来越没落。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