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万家基金的莫海波并非市场中的大多数,在2015年5月刚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的时候,就逆向卖出小股票,买入了一批大市值股票。在公募基金这个自下而上选股为主的群体中,他选择了自上而下以左侧和行业配置为主。大家复盘都会看涨幅榜的股票,莫海波却喜欢看跌幅榜的股票。在投资中,莫海波是一个“孤独”的左侧逆向投资者,他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投资组合和主流的基金经理完全不同。
 
莫海波喜欢左侧买入,左侧卖出。在选择上他有四个标准:跌的时间足够长、估值足够低、没有机构资金、基本面有拐点。自上而下的左侧布局和行业选择,贡献了莫海波60%以上的超额收益。逆向交易很难,最让人担心的是进入“价值陷阱”,而莫海波认为经历了大幅下跌后,本身就是一种安全边际。他并不是只要跌的多都会买,还需要做基本面研究来验证,找到股价和基本面背离的行业。他认为“不追涨”是一种很好的风控手段。莫海波性格中有一种坚持,以至于他即便短期压力靠后,也能比较淡定去面对,不被考核以及外部因素影响。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莫海波的投资“金句”:
 
1. 我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择时和行业选择对我的超额收益贡献了60%-70%
 
2. 我个人喜欢做左侧,左侧买入,也左侧卖出;我不太喜欢拥挤的赛道
 
3. 不纠结小拐点,严守大拐点
 
4. 对于重配的行业,一定要满足4个标准:行业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估值达到历史的底部区间,市场关注度低,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
 
5. 大部分人都在看涨幅榜,我是每天看跌幅榜复盘,什么行业跌的多,我就去做研究
 
6. 大家会觉得做左侧的风险很高,但其实要是能同时满足我们的4个条件,那风险就已经很低了
 
7. 未来两个季度相对看好低估值顺周期的价值股
 
8. 赚小钱可以做趋势,赚大钱一定要把握危机
 
自上而下,左侧投资
 
朱昂:你做投资很有特点,能否聊聊你的投资框架?
 
莫海波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在金融行业的经历是做过2年券商资管,2年券商自营,2015年来到万家基金管理公募产品。
 
我的投资框架和大部分人确实有些差异,我是以自上而下为主,左侧和行业选择对我的超额收益贡献了60%-70%,其他部分来自自下而上的选股,这一点和绝大多数基金经理收益来自个股选择不太一样。
 
首先,我会在一年的维度上进行大势研判,如果判断市场系统性风险比较大,就用仓位调整来规避。例如,2015年5月,我们判断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比较大,就把组合里所有的小股票卖掉,换成了低估值的银行、地产和券商。
 
在市场冲顶的过程中,小股票每天都在暴涨,导致我们的排名一度靠后,压力也比较大。没过多久,股灾就来临了,部分验证了我们此前对市场的判断,但是当时我们还持有比较高的仓位。等到股灾第二轮的时候,我们把能清的仓位都清掉了,市场在5天内暴跌了1000点。当时,我们在底部又反手满仓抄底以传媒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在2015年下半年,市场波动比较大,我们做的几次仓位调整都算比较成功。2016年熔断之后,我们判断市场整体在较低位置,此后就一直保持较高的仓位运作。
 
其次,我们每年会选择1-2个主流行业进行配置。例如,2016年配置了基建、PPP,2017年配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2018年先后配置了地产、军工,2019年Q2、Q3配置了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2020年上半年配置了成长股,下半年切换到低估值品种。
 
我个人喜欢做左侧,左侧买入,也左侧卖出;我不太喜欢拥挤的赛道,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投资风格和理念。
 
朱昂:大部分人不太喜欢自上而下的原因是,胜率比较低,你怎么提升自上而下的投资胜率?
 
莫海波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不纠结小拐点,严守大拐点”。
 
其实我们有时候也会看错,只不过胜利的次数比其他人高了一点点而已,我们一定要保证的是对关键拐点的判断坚决而准确,其余小的拐点,10%波动级别的判断即使错了也不用太过纠结,尽可能让错误判断出在小拐点上。
 
例如,2015年5月和年底这两个时间段,市场都比较看好小市值股票,但我们当时判断的是自2015年年底到未来两三年不用过度关注创业板,当时这个看法还引起了很大争议;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流动性极度放松,我们是市场上最乐观的,保持大比例仓位,到了6月份就迎来了长牛的开始。
 
朱昂:具体怎么自上而下判断市场大方向?
 
莫海波 我本身看过一段时间的宏观策略,主要关注四个方面:宏观、政策、资金、情绪。对这四个方面分布选取一些指标,构建在我们的模型中。但我们不是根据模型的信号做投资的,而是当市场信号和我们的主观判断高度一致时,我们才会下重手。
 
重配的行业必须满足4个标准
 
朱昂:每年做选择1-2个主流行业进行配置,这个是怎么判断的?
 
莫海波 这1-2个行业我们在进行左侧配置的时候,配置比例都会比较高, 对于重配的行业,一定要满足4个标准:
 
1)行业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我每天关注的是哪些行业跌的多;
 
2)估值达到历史的底部区间;
 
3)市场关注度低,最好没有机构资金;
 
4)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
 
例如我们产品的年报里曾经披露过,2016二季度买了基建、PPP。当时我们的第一大重仓股是某基建类的公司,跌到了4倍还在跌。当时公司已经跌了两三年,政府又有稳增长的政策出台,我们判断这是一个股价见底回升的机会。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这家公司订单非常好,基本面和股价走势完全背离,再加上当时中国宏观环境与我们判断的相符,于是就越跌越买,重配了这个行业。后来果然出现了快速上涨,许多股票涨了1-2倍,我们就在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全部卖掉。
 
2018年的军工也是这样抓住的机会,记得2018年2月是很多军工股的底部,当时有做重点布局,2019年配置半导体,也是越跌越买。这些机会都是遵循那4个条件抓住的机会。
 
朱昂:总体来讲市场是很有效的,但你还是能找到被错误定价的机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莫海波 我觉得这和整个中国市场的成熟程度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是人性,大家都喜欢追涨杀跌。我们选择做左侧,很多时候也很煎熬,但我们仍然选择了最难的路在往前走。
 
朱昂:对行业的基本面具体要怎么判断?
 
莫海波 这需要宏观判断与微观调研相结合,再加上产业链各个链条之间的相互验证。从过往配置情况来看,股价还是相对滞后的,很多我们发掘的正在跌的机会,其实已经是很好的资产了,但市场还是漠视,等到连续几个月的数据好转,市场才会相信,这个时间差就是我们要抓住的。
 
例如,2017年我们在配置新能源车之前,调研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钱都在向产业链里投了,但股价还在跌,因为股价是反映基本面的,是滞后的。
 
朱昂:行业配置上集中度怎么分配呢?
 
莫海波 重配的行业是30%以上的仓位,占10%以上仓位的行业有两三个。具体配置什么行业和大的市场环境有关,如果大环境好,那就更多比例配置进攻性品种。
 
朱昂:你的投资流程是怎样的?
 
莫海波 每天复盘时,我和别人不一样。大部分人都在看涨幅榜,我是每天看跌幅榜复盘,什么行业跌的多,我就去做研究。我的组合里绝大多数的仓位都是左侧逆向投资的,其他的也有一些偏右侧的投资。
 
超跌本身就是安全边际
 
朱昂:做左侧逆向投资的内心压力很大,你是怎么对抗压力的?
 
莫海波 这和我的自身经历有关,我做过券商自营,风险意识很高,对风险的把控也更加严格,这方面也逐渐内化为操作习惯了,这也解释了我不喜欢被动跟风,因为一旦风险兑现了,就会输得很惨。
 
朱昂:公募行业也有持有期限的“约束条件”,不止要买在底部,还要买在拐点,怎么判断拐点?
 
莫海波 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短期排名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大多数情况,我们买的行业都要等待1-2个季度才能兑现,这个等待的过程相当于一个蓄势的过程,一旦开始涨,就会涨得非常流畅,涨幅喜人。
 
朱昂:如果看错的话你会怎么样纠错呢?
 
莫海波 大家会觉得做左侧的风险很高,但其实要是能同时满足我们的4个条件,那风险就已经很低了,例如,股票经过长时间大幅度下跌就已经把风险基本释放了,很难再跌,低估值是很好的安全垫,这意味着已经比较安全,没有机构投资者就没有杀跌盘,只是需要等待再次被市场认同就可以。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基本就已经风险可控,这很像绝对收益的思路,买的时候安全边际已经很高。
 
朱昂:你现在降低对成长股的配置,增配价值股,是不是觉得市场风格会切换?
 
莫海波 是的,未来两个季度相对看好低估值顺周期的价值股。
 
朱昂:今年春节过后开盘跌停,这在您的框架中是什么情况?
 
莫海波 开盘前一天,我们开会的时候就讲过如果第二天跌停就继续提升仓位,当时判断这可能是一个节点,等到二月中旬市场上涨,我们基本上把弹性大的品种卖掉了,这一点很多人很难做到,这和操作经验以及视野有关。
 
疫情在当时看来只能算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引起了市场波动,到二月中旬市场已经在稳定上涨,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因为疫情已经确定会持续更长时间。所以当时就把弹性大的品种卖掉了,并且又配置了一部分地产股。后来到了7月份地产板块出现了一波上涨,这就是我讲到的,市场不关注的很有可能是好机会。
 
赚小钱靠趋势,赚大钱靠危机
 
朱昂:2015年作为一个公募新人,敢在市场高位卖掉股票是一个挺有勇气的事情?
 
莫海波 2015年二季度陆续卖掉了一些小股票,当时一直在市场排名比较靠后,人性就是如此,要观察人性。我做过自营,对风险还是比较厌恶的,当时操作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卖了小股票买大股票,也是基于很简单的假设:估值会收敛,要么大票涨上去,要么小票掉下来,无论出现哪种情况,我的操作结果总是对的。当时市场在冲顶的过程中大家都是卖掉大股票买小股票,我们产品的净值一直表现一般,而别人的产品净值每天都涨五六个点,人性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一定会反转。
 
朱昂:成长中有什么飞跃点吗?
 
莫海波 我以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正好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我记得雷曼兄弟破产的那天,我们正在华尔街上课。那天晚上给我们讲量化课的教授是在华尔街上班的。这一天,整个华尔街的气氛已经低落到了冰点。晚上7点上课的时候,教授却异常兴奋的走进教室,告诉我们这可能是一次背离羊群留给“孤独者”的机会,未来股票很难跌到那么便宜的位置。
 
我们的教授说基于逆势思维要进一步增加个人的资产投入数量。后来我再次去美国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这位教授确实在承受过市场的煎熬与孤独过后,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刻,让我们明白赚小钱可以做趋势,赚大钱一定要把握危机,因为危机终究会化危为机。大危机面前,大部分人都是错的,危一旦过去了就是大机遇,这时不应该撤退,应该大胆买入。
 
朱昂:现在为止,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莫海波 第一件就是2013年4月份市场高点,我从资管部门调去自营部门,2013年像极了现在,小票从2012年年底开始涨,涨了一年,2013年大市值股票下跌,所以我们就买了大市值股票,但是小市值股票继续涨了60%-70%,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做大市值蓝筹股的左侧交易,很是煎熬。
 
第二件是到了2014年中,市场风格出现突变,小市值股票不涨了,7月份迎来了大市值股票的牛市,半年时间很多股票就翻了1-2倍。由于此前我们一直在逆向交易大盘蓝筹股,几乎被逼到了墙角,那一次印象非常深刻。
 
第三件是2015年,一上来做公募基金就卖掉小市值股票,导致6月份我们的市场排名相对不理想,但后来还是证实了坚守方向是有意义的。
 
总结起来,做正确的事就要坚持。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