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朱昂
 
导读:今天写一些简单的随笔,没有太多深入研究,更多是内心的一些思考。作为一个个体来说,我一直很相信“轮回”,小到个人的生活,大到国家的命运都是一种轮回。而在A股的投资上,也有许多“轮回效应”,风格因子往往每隔一两年会出现一次大的变化。
 
我们从最近的2014年底说起,以券商、银行和保险为主力的金融股大幅拉升,带动了一次大盘蓝筹的暴涨。而在此前表现优异的创业板成长股出现了暴跌,当年大盘蓝筹股远远跑赢创业板指数。再到2015年初,风格又向创业板切换,
 
互联网金融几乎领涨了2015年上半年的整个牛市。直到2016年的熔断之后,市场见底,风格也逐渐从小股票向大盘蓝筹转换。到了2017年,这种风格被演绎到极致。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值2000亿以上公司涨幅超过40%,而市值50亿以下公司跌幅超过25%。
 
事实上在A股做投资,长期会面临阶段性的风格转换。我们把时间如果拉长,会发现无论价值因子还是成长因子,在A股长期都有很好的收益率。前几天看到一位无论在公墓还是私募都业绩很优秀的前辈分享方法论,就讲到他曾经在2013年业绩很差,因为他的投资风格是非常典型的价值投资。但是他经历了很多,能看得比较远,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到了2014年业绩就非常好,而且长期的业绩一直非常出色。但是如果在一个相对中短周期的维度,风格的变化又会让人很痛苦。2015年的牛市中,你跟别人一说基本面,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那时候大家讲的是商业模式,流量入口价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你不说基本面,估值,甚至手里面没有茅台,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风格鲜明的投资人,在某些年份会很优秀,也在某些年份会比较痛苦。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持续了将近两年的大市值牛市,是否会在明年出现风格切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想想,是什么导致了A股市场比较剧烈的风格波动?我个人理解是,还是投资者结构的因素。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A股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由于考核周期偏短,也难以做超长期的投资。基本上一年业绩不好就有压力,连续两年业绩不好就可能面临下岗。由于市场参与主体对比较关注短期的交易,让整个A股市场出现了强趋势特征。
 
某种趋势在A股往往会被演绎到极致,然后重新来过。这两年有了移动互联网以后,信息的传播会更加快速。还有大量的自媒体,对于信息传播是选择热点的(因为需要阅读量)。这导致会在某一个阶段,翻天覆地出现对于一个趋势的观点。比如今年说的漂亮50,或者核心资产。前几天老丈人说,连公园里的老伯伯都知道核心资产这个词了。
 
今年,虽然因为投资者结构开始出现了变化,导致A股波动率创了历史新低,但风格的波动是否会也被改变呢?
 
前几天看到一个有趣的统计,来自申万宏源策略王胜。除了2001到2003年的汽车,没有任何一个板块连续三年涨幅排名前五;如果一个行业连续2年涨幅排名行业前五,第3年大概率涨幅是后五名。比如食品饮料在2005和2006涨幅排名都在前五,到了2007涨幅排名24;银行板块也是2005和2006涨幅排名所有行业第一和第二,到了2007涨幅排名所有行业28;家电板块在2012和2013涨幅排名都是第四,到了2014涨幅排名23;2011和2012涨幅排名第三和第一的房地产,到了2013年涨幅排名24。
 
当然另一个改变更重要,就是今年A股的上涨已经和市值关系度不大,更多是和业绩的关系度很大。创业板在下跌了两年多以后,里面还是有一批优秀的公司,估值也比较合理。我们曾经过于仰视这些公司,将创业板的计算机公司当做互联网入口来看。但是今天,我们也没有必要鄙视这批公司,觉得300打头的都是垃圾。风格因子,长期来看在A股不应该能持续太长时间,除了一个因子例外:价值因子。简单而言,在一个中长期的投资维度,价值投资是最行之有效的。
 
一些个人思考,未必正确。
 
作者交流,请加微信:dianshi830,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话题:



0

推荐

朱昂

朱昂

89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点拾投资创始人,专业投资研究人

文章